深圳水木空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是一间年轻、多元化工作室。其项目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规划和景观设计等,由此形成宏观和微观交互作用的设计思维方式。关注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注重文化与前瞻性。



下面是吉虹品牌部采访嘉宾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

1 为何选择从事建筑设计这项工作?

首先因为喜欢艺术,而建筑(室内)设计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与艺术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项工作。


2 创建水木空间的初衷是什么?
想平衡好“面包与理想”。


  如果在其他公司上班,有时候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想法是可以贯彻下去,
目前的项目除了有商业地产项目,还有文化、环保、可持续等项目。另外,我们团队正在探索自然材料与现代手法之间的结合方式,这是我们最近的一项工作。用现代的手法整合一些质朴的自然材料,我们想看看质朴材料和现代设计手法两者的边界在哪里;整合在一起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怎么样将两者结



                                                                                                                     腾讯西南总部设计

3 水木空间在2006年成立,请问这十几年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公司原来还有一位创始合伙人,因理念不合分开。2006年到2012年是摸索阶段,2012年“世界末日”与拆伙一起来临,账上资金蒸发,公司出现周转困难。经历了至暗时刻,明白只有不断把项目做好、服务做好,才有机会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公司才能生存下来。这是水木空间的经营理念。


4 水木空间建筑设计获得了2018年德国IF设计奖,您能介绍一下办公室的设计理念吗?


搬来吉虹创意设计产业园之前,我们公司所在的区域需要升级改造,一个月内基本上整个片区全部都拆完了。这个事件让我感到有点惊讶,资源也产生很多浪费,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搬就变成了建筑垃圾。找新的地方时候,我们考虑是否能运用可持续的、循环再用的材料来做点事情。因此尝试使用回收的木托盘为主要建筑材料,探索材料的可持续性,也希望引起业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车轮和轨道的设置,使办公室的一些木质隔板是灵活的,创造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可以满足未来多功能办公分区和对光线调整的需求。

开放工作区设置在较安静的场所中央,与交流区、阅读区之间运用一些木质隔板灵活分隔,创造了一个流动 的空间,可以满足未来多功能办公分区的需要。工作场所位于大厦顶楼,阳光猛烈,木质隔板可以对阳光照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交流和阅读是很重要的,能促进协作和寻找解决的方案。我们在沿窗边有良好采光和景观的位置设置了一条长达10米的吧台,提供给员工交流和阅读使用。该交流场所实际是一条内部的主要过道,连接了开放办公区、会议区、总监室等主要的工作区域。我们相信该交流场所如同海绵,能给工作场所带来活力和弹性。通过移动木质隔板,会议区可以实现开放与封闭;同时,可以按需求进行会议空间或作为临时工作场所功能的转换。




会议区设有不同的光照氛围,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工作场所使用的木质隔板,是收集附近厂区使用的木托板,并进行适当加工而成。木板上留有工人做的标记、破损痕迹等,我们认为应该保留这些历史的痕迹,这些痕迹记录了木质隔板的过去。



未来搬迁,只要把螺丝拧开,把木卡板搬到新的地方或者还给仓库,可以继续循环使用这个木卡板,这样起码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社会的影响。这是我们设计这个办公场所的核心想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核心。

早些年我们给德国的一个检测认证公司tuv,做他们在中国的总部办公室室内设计,整体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我们利用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延展空间的设计手法。他们公司人很多,但是留给会议室的空间不足。我们就在会议区做了个像火柴盒一样,可以拉伸出来的结构。




会议室、培训室不够用的时候,就可以把盒子拉出来,延伸里面的空间,缩小外面的等候区。如果没有培训会议,就可以把它收回去,扩大等候区和休闲区。通过空间互相增减变化把空间尽最大化的利用。




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的立体车库建筑设计,这个立体车库跟我们市面上看到的立体车库有点不一样,市面上的立体车库就是一个能够满足基本的停车功能的机械。我们在这个立体车库整个建筑的外墙上做了立体的绿化,以金属百叶与不锈钢花槽相结合,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花槽作为垂直绿化,扩大了区域的绿化面积,利用滴灌的技术进行浇灌。绿化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中和汽车排放的尾气,同时起到减少噪声和降温的作用。在屋面设有太阳能的收集板,这就能满足这个车库一部分的照明的使用。



5 您一直专注于建筑设计、办公空间、商业地产、文化空间等项目,请问水木空间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行走在建筑的内与外”是我们的工作状态,重视建筑内外的一脉相承和开创精神,给客户提供专业、严谨、创新的设计服务。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6 采用怎样的团队模式?

近这些年,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影响,当然有很多是积极方面,例如:搜集资料,我们不一定需要购买大量书籍、收集很多纸质的资料,因为网上查阅、存档已经很方便。互联网给我们设计机构的运营方式带来了改变。

在团队管理上,之前我们有30多人,慢慢缩减到10来个人,团队缩小了,但人员架构是稳定和能良好运转的;另外,通过互联网形成良好的设计平台合作网络,多年与其他专项设计团队的磨合很多项目的设计都可以与外面的专业团队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人员压力,另一方面,专项设计团队加强了完成质量的保障。我们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方案把控、施工图管理、现场跟踪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7 您经常走访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考察体验顶尖的酒店和公共建筑设计,以及他们的文化与生活。这些经历对您之后的设计作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个影响其实未必是立竿见影的,立竿见影的叫拷贝。我觉得这种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之前去看葡萄牙的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看他的很多作品,看到一个建筑物怎么样满足功能又能呈现像雕塑感。用最简洁的办法把建筑、空间做到最极致。他的空间充满了灵动,不需要用昂贵的材料、复杂的手法,体现他对建筑的深刻的理解。上个世纪是全球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很多战争和事件,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不是太完整,甚至可以说是缺失的。去美国东部看现代建筑,正是希望补充这一段现代主义发展的历史。看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怎么走过来的。

看了密斯的湖滨公寓,全部由钢和玻璃标准件构成,内部大空间可由住户随意进行灵活隔断。这种形式的建筑成为以后美国以至全世界所流行的玻璃盒子式摩天楼的"样板"。所以我们到他的源点那里去考察,感受当年他是怎么去考虑建筑设计手法;这个建筑设计是怎么实现的;又是怎么影响到全世界的发展的。其实这是挺有意思的学习过程。通过旅行也可以了解到别的国家是怎么走过这段历史,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起码从理论依据上面会比较清晰。



JFH总部设计

深圳40年的时间几乎就把别人走了100多年的历史迅速的再经历了一遍。所以,我们有必要去看看其他历史:别人是怎么经历的;包括他们经历时是如何思考、是怎么理解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我觉得既然是同一个现代建筑的脉络,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有必要全方面了解这方面思想的特点。


这跟当年日本发展经济很相似。二战以后,日本整个国家也是千疮百孔。在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欧洲、美国,其实他们也经历过抄袭的阶段。一个落后地方想学习一个发达地方的确很难避免这种情况。

日本到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发现这个问题,开始考虑不能一直抄别人的东西,还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点在作品里,作品才有生命力,所以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一大批出色的设计师,例如: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各个领域的设计师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冒出头来。不断去学习,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点点的进步。


8 水木空间未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继续行走在建筑的内与外,无论是商业项目还是文化类项目,尽量做好每个项目,参与到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去。



                                                                                     白鹿剧院建筑设计


9 2018年与深职院环境艺术系合作的“吉虹创新设计工学坊”活动结束之后,请问还有几个学生继续留下来工作?

他们暑假在这里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完就回去上课了。两位同学工作态度和能力都挺好的。他们明年才毕业,欢迎明年毕业之后来我们公司工作。



                                                                                      2018吉虹创新设计工学坊


10 梁总从业二十余年,是个资深的设计师。对于实习生或者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建议或者经验分享?
首先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实际上也挺辛苦的。不断动脑筋想问题、解决很多问题、加班,这些都是常态。只要你想做好一个东西、一个项目,都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建议他们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觉得他们还要进一步问问自己——我擅长做哪一块的工作。因为设计行业细分不同的板块,例如: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软装设计、现场管理、设计管理等。


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看更适合哪一方面,然后专注往这一方面去发展,这样的话会更容易取得成绩。


其次我建议他们刚毕业出来工作,真的不要太介意刚出来的这两三年能拿多少的收入,还有付出了多少的劳动,跟自己的收入是否成正比。
不要考虑太多这种细枝末节,因为一个设计师职业生涯可能是一辈子。起码你如果真的做这行,那前两三年实际上是要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太计较,往往会阻碍  了自己进步。另外,设计师应该要有培养博爱的精神,和对身边的事物的高敏感度。如这个楼梯是否考虑到伤残人士的通道;每个阶梯是否太高了或者太矮了, 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的要求就是细心、敏锐去发现问题。


有些人是与生俱来就有这样的敏感性,但有些人不是。如果有这种敏感性的设计师,其实是适合做方案设计的。反之,他或许更适合做施工图设计、设计管理这一板块。不过现在的设计教育在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这一块其实是不足的。所以工作以后,学生会花很长时间去摸索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是这个过程是没有人教他。如果在学校上有这个教育的板块,说不定有很多学生或者年轻的设计师会少走一些冤枉路。包括我遇到的一些圈内朋友。其实他可能在做自己不是太擅长的工作,但是做到一定年龄,他也不想去更换了,因为已经熟悉了,这样就有点浪费他本身的才能。他做其他板块可能会更适合。









图片、设计作品来源:水木空间建筑设计

水木空间官网
www.water_wood.cn
关于吉虹:
      吉虹创意设计产业园是福田区首个以建筑、装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完善的建筑装饰设计全产业链。


电话:0755-23958110
网址:http://www.jhparks.com